云南热线
主页 > 国内新闻 > 贵州新闻

【多彩贵州网综合】以史为鉴 看贵州600年生态环境变迁

发布时间:2016-07-08 10:52:35

【专题】2016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年会

多彩贵州网讯(本网综合整理) 公元1413年,明朝永乐十一年,朱棣设置贵州承宣布政使,正式建制为省,以贵州为省名。

600年的沧桑巨变,这些年来,贵州这个山多地少的省份却因生态建设而闻名于世。当然,这得感谢我们贵州人的祖先“靠山吃山,吃山养山”的生计方式和爱林护林传统,说明古代的贵州人已有了清晰的生态意识,并延续至今。

今天,多彩贵州网小编就和大家侃侃大山,说道说道这600年来,贵州生态环境的变迁。

一、明清时期的贵州生态环境

明清的几次大规模移民不断“毁林开荒”

明清时期,尽管有过几次大规模移民,但直到清末,贵州省总人口不过500万左右,平均人口密度约为29人/平方公里,尚属“地广人稀”之区。

【多彩贵州网综合】以史为鉴 看贵州600年生态环境变迁

刀耕火种

移民“中原式”农耕在贵州逐步推广,但主要集中在驿道沿线及自然条件较好的“坝子”地区,广大山区仍然盛行“刀耕火种”。“耕山到处皆凭火,出入无人不带刀”的现象相当普遍,每到耕种季节,“沿山而焚,千嶂如炭”。“刀耕火种”是一种粗放的经营方式,两三年后必须“易土而耕”,需要不断更换和扩大耕地,毁坏大量树木、灌木及草丛。

在这种原始的耕作方式下,“靠山吃饭”习以为常,“广种薄收”,随着人口的增长,不断“毁林开荒”,造成恶性循环。

不过,因为那时人口不多,在贵州“天无三日晴”的情况下,满山遍野长着森林、灌木和草丛。

“山高箐广” 古代贵州的不少大山以“箐”命名

古书说贵州“山高箐广”,在人迹罕至的大山中还保留着大片原始森林,不少大山以“箐”命名。

【多彩贵州网综合】以史为鉴 看贵州600年生态环境变迁

黔东南雷公山

森林最茂密的如黔东南的“牛皮大箐”,纵横绵亘数百里,包括今雷山、台江、剑河、黎平、从江、榕江、锦屏、天柱、丹寨、三都等地。“黎平富于木”,森林密布,浓郁蔽空,“自清江(今剑河)以下至茅坪(今锦屏)二百余里,两岸翼云蒸日,无隙土,无漏阴”,号称“树海”。

【多彩贵州网综合】以史为鉴 看贵州600年生态环境变迁

梵净山森林

黔东北也有大片森林,位于江口、松桃、印江之间的梵净山,“地周六百余里,森林茂密,古木阴森”。

【多彩贵州网综合】以史为鉴 看贵州600年生态环境变迁

遵义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

黔北的仁怀、桐梓、遵义及乌江中下游,“跬步皆山,箐密林深”。

【多彩贵州网综合】以史为鉴 看贵州600年生态环境变迁

水城玉舍森林公园

黔西北亦为“深林巨箐之处”,水城一带的菠萝箐、者裸箐、以个箐“纵横百余里,蓊荟深翳”。

【多彩贵州网综合】以史为鉴 看贵州600年生态环境变迁

黔西南万峰林

黔西南各地,“山箐多,万里重叠,古木参天”。

【多彩贵州网综合】以史为鉴 看贵州600年生态环境变迁

黔中腹地贵阳的黔灵山

就连人口较多的黔中地区,亦有不少山岭“树深不见石,苍翠万千里”。

  • 上一篇:贵阳百花湖森林公园迎客 山顶能一览百花湖美景
  • 下一篇:暴雨来袭 贵阳地下通道咋防水淹